湖南强省会受滞 放权副中心发力
进入年底,湖南、四川接连发文聚焦省域副中心,前者赋予岳阳、衡阳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;后者支持绵阳、宜宾泸州分别加快建设川北、川南省域副中心。
就像“湘菜鲜辣,川菜麻辣,共同点都是辣”一样,湖南、四川新近推出的省域副中心政策,其内核分别是“放权”和“加压”,共同点则是“卷”。这样的卷,能卷出什么?
搜狐城市聚焦省域副中心“新政”,上篇关注岳阳、衡阳,这两个副中心能否在长沙增速不尽如人意时,挑起湖南经济大梁——摆脱来自身后的安徽,凶猛的追击?
首次放权,效果尚不明显
自从被官方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后,岳阳衡阳已获至少两次“力挺”。第一次是2020年,湖南在“支持岳阳、衡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”的两份文件均提出,在用地审批等方面赋予其省级事项管理权限,鼓励“点状供地”先行先试,支持产业园区创新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模式。
用地审批“放权赋能”可增强岳阳、衡阳项目建设、县域经济的灵活性与主动性。不过,以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,效果并不太明显。2020年,岳阳、衡阳GDP分别刚跨过4000亿元、3500亿元台阶,在省内排第二、第四,占全省比重分别为9.58%、8.4%;两地GDP增速分别为4.2%、4%,同期全省、全国分别为3.8%、2.3%。
今年前三季度,岳阳、衡阳GDP分别为3388.3亿元、3149.8亿元,占全省比重分别为9.17%、8.5%。两地GDP增速分别为2.4%、5%,同期全省、全国分别为4%、5.2%。这意味着,岳阳GDP占比降了,增速还远低于同期全省、全国平均;衡阳占比微升,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。
从数据上看,岳阳衡阳半斤对八两;从产业上看,岳阳衡阳均要回答“新旧动能转换”这道难题。数据显示,岳阳、衡阳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长期处于四成左右——去年,岳阳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.7%,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2.3%,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;衡阳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长12.4%,增速较上年上升7.2个百分点。
再次放权,助力先进制造
旧的没去,新的没来。去年岳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8.9%,虽然增长28.3%,但比例太小;今年前10月,衡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.4%,同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反而下降2.4%。新旧转换爬坡艰难之时,省里来了第二次“力挺”,其中就涉及“先进制造”等领域。
11月,湖南再次对省域副中心简政放权,分别赋予岳阳、衡阳及相关园区先进制造、市场准入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1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。与放权鼓励相伴的还有鞭策批评。湖南主政者近期调研衡阳时,要求其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,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加名副其实”。
湖南官方媒体《湖南工作》近期一篇《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》的稿件提到,“(岳阳衡阳)两市融入全省战略布局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不够”,以及“两市的竞争力和发展能级还需大提升,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尚显不足”。
“一核两副三带四区”,是湖南2020年确定的区域发展格局,这里的“一核”就是长株潭,“两副”衡阳、岳阳分居长株潭的南北翼。要想成为“名副其实”的省域副中心,给全省更多贡献、给周边更多辐射,岳阳和衡阳必须开启自卷模式,拿出成绩了。原因在于,“一核”动能偏弱。
一核势缓,湖南两副承压
2021年底,湖南党代会报告提出“实施强省会战略”。2022年初,湖南印发《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去年长沙经济在万亿城市中增速最快,总量占全省比重约28.7%,相比2021年的28.8%,反而降了0.1个百分点。
就在去年,国家要求“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,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、充分论证”,今年以来,湖南已不再强调“强省会”。前三季度,长沙经济没一次跑赢过全国平均,521亿元的增量、4.6%的增速,均排在十强第七位。
长期以来,湖南集全省之力优先长株潭发展,当“一核”增速不理想时,湖南希望两个副中心能提供足够动能,支撑全省经济大局。这意味着不管是省里给的支持,还是从“一核”往“两副”的辐射,都很弱,此外,“两副”还得肩负更多(助力全省的)经济贡献——这也是“名副其实”的实质所在。
把时间线拉长看,湖南从2012年全国第10来到2022年全国第9。不过今年前三季度,湖南GDP为36953亿元,只领先身后的安徽1300亿元,这个优势相比整个体量,可以说是微乎其微。
如此背景下,湖南“一核”也好“两副”也罢,都得咬紧牙卷起啦,才有可能让经济总量从2012年全国第13位猛窜至2022年第10的安徽,追不上。不然,湖南又被挤到第10,十年努力,转眼成空。